
王樹田說,紡機行業的事情,幾天幾夜也說不完。多年來,在參與國際交流和對話時,他覺得身后的中國紡機行業,就是他的底氣和支撐。
王樹田表示,從80年代初,被分配到紡織工業部,便開啟了與紡織機械行業的不解之緣。1990年,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成立,便與高勇書記一起工作。今天回首協會的成長,我們都感慨頗深。我在紡機行業工作了一輩子,可以說見證了行業的成長與發展。我們行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說,也值得說。
對于過去30年,我總結了三條:
第一,經過30年,我深感行業發展持續向好,可以說我們是真的行!相信在行業內同樣耕耘了30年以上的人,會跟我有同樣的體會,不論是自己的企業、事業或者在行業中結交的朋友等,都能感受到這30年是有所成長的。坦白講,協會一路走來,可以說是從無到有。然而,隨著行業的不斷成長和發展,經歷了從弱小、落后到強大、昌盛的偉大變革。舉個例子,現在我們和歐洲人遺棄談合作,會明顯感到自己很有底氣,這來源于背后有如此大而強的行業在支撐著我們,增強了我們在國際上的行業地位和信心。。
第二,協會的這30年來,特別值得談談行業企業的發展和成長,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。無論是哪個行業,都應該擁有標桿性的企業和企業家,這樣的行業才是有發展潛力的。協會從開始成立時,只有6位副會長,發展到現在的30位。其實,我們每一屆都在算比例,可以說,紡機行業的競爭力最強,擁有95%的民營企業,行業是在非常真實的市場環境下生存的,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所以,紡機行業內非常有影響的企業家是值得致敬的。
第三,中國紡織機械協會,是非常優秀的組織和平臺,是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組織。行業協會的良好運作,對行業發展工作是非常有益處的,協會作為第三方平臺,更有助于紡機企業打通紡織產業鏈。此外,行業協會工作的開展,關系著每一個企業。所以,我希望未來,能夠看到更多的行業企業加入到協會這個大家庭中,共同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。